- 健康人生醫療型終身壽險
- 繳費: 5,027/月
- 年限: 20年
- 期滿: 終身
- 保險金額: 1,500,000
- 給付項目
- 身故/喪葬費用保險金: 1,500,000 扣除已給付之各項醫療保險金
- 全殘保險金: 1,500,000 扣除已給付之各項醫療保險金
- 全殘扶助保險金: 120,000 (8%)/年
- 醫療保險金: 55歲開始
- 每日病房費用保險金: 1,500 (0.1%)
- 加護病房費用保險金: 3,000 (0.2%)/日
- 手術費用保險金: 22,500 (1.5%) x 手術給付比率
- 門診費用保險金: 450 (0.03%), 當有住院時
- 80歲開始, 以上4項以3倍計算
- 各項醫療保險金累計總額達保險金額(1,500,000), 本契約即行終止.
- 新癌症終身健康保險附約
- 繳費: 470/月
- 年限: 20年
- 期滿: 終身
- 總額: 2,000,000 (1)
- 給付項目
- 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
- 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
- 癌症手術醫療保險金
- ...
- 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(收據)
- 繳費: 359/月
- 年限: 至80歲(48年)
- 期滿: 至80歲(48年)
- 2,500/日 (25)
- 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(證明)
- 繳費: 612/月 (25)
- 年限: 至80歲(48年)
- 期滿: 至80歲(48年)
- 2,500/日 (25)
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
健康人生醫療型終身壽險
新特定傷病終身保險
- 繳費: 3,819/月
- 年限: 23年
- 期滿: 終身
- 保險金額: 1,000,000
- 給付項目
- 身故/喪葬費用保險金: 1,000,000 (100%)
- 全殘保險金: 1,000,000 (100%)
- 全殘扶助保險金: 80,000 (8%)
- 特定傷病保險金
- 第一類: 1,500,000 (150%)
- 第二類: 1,000,000 (100%)
- 附加條款 - 老年住院醫療保險金給付條款
- 老年住院醫療保險金: 80歲開始
- 每日住院日額: 2,500 (0.25%)
- 手術日額: 1,250 (0.125%)
- 總額: 250,000 (25%)
- 給付各項保險金、解約金、或返還保單價值準備金時,應先扣除累計已給付各項老年住院醫療保險金額。
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
[筆記] 綠角的基金8堂課-獲利贏過經理人 - 第3堂課: 小心!解藥可能比疾病更糟
- 台灣的基金績效大多輸給對應指數
- 台灣境外基金的表現
- 整體來說,在新興市場股票、歐洲大型均衡型股票與美國大型均衡型股票這3大類別的境外基金,提供給投資人的都是遜於指數化投資工具(指數型基金)的成績(2008~2009)。
- 另外,在基金投資方面,常有一個說法就是:在較不具效率的新興市場,使用主動投資的基金比較有勝出的機會。在聯博、富達、富蘭克林坦伯頓、貝萊德以及施羅德這5家基金公司的美金計價新興市場基金,與對應的摩根史丹利(MSCI)新興市場指數、領航新興市場指數型基金的表現,這5支主動型基金,最多只有2支可以在同一年度擊敗對應指數,但沒有一個年度中,會有超過一半的新興市場基金勝過指數。而且,要持續地擊敗指數,對這些主動型基金來說,都是太困難的事:沒有主動型基金可以持續地擊敗指數型基金。
- 台股基金的表現
- 2006~2009這4個年度台股基金的平均績效全輸給加權股價報酬指數,整體而言,買進台股基金的投資人,拿到的是遜於指數的報酬。(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有計入股票配發的股息報酬,是較合宜的比較標準。)
- 4433,空口無憑的選基金法
- 4: 1年績效在同類型前1/4
- 4: 2, 3, 5年, 及今年以來績效在同類型前1/4
- 3: 6個月績效在同類型前1/3
- 3: 3個月績效在同類型前1/3
-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
- 4433只是一個順從大眾直覺的方法,而不是一個實際有用的法則。
- 在以基金過去3年績效做評估時,雖然表中資料顯示第1組基金比起第2,3,4組基金,未來3年績效仍留在前1/4的比例的確較高,但千萬不要認為以此做為選基金的依據會有較好的結果。要注意的是,就算是過去3年績效排名前1/4的基金,在未來3年,排名大多會落到前1/4以外。
- 星級評等比較有用嗎?
[筆記] 綠角的基金8堂課-獲利贏過經理人 - 第2堂課: 不要冒沒有必要的風險
- 高風險高報酬的迷思
- 「高風險高報酬」這句話,常讓投資人非常勇於承擔風險。基金->個股->選擇權和權證。
- 假如風險愈高,報酬愈高,那當然是身處險境的投資人才能賺到最高的報酬。但問題是:不是所有的風險,都有對應報酬。
- 能以簡單方法迴避的風險,是不會帶來報酬的。同樣的道理,投資人去冒不必要的風險,也是不會獲得任何額外報酬的。
- 投資人最常承擔沒有必要的風險,就是「個股風險」。持股集中,承擔比大盤與投資分散的基金更大的波動,只會讓股資人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中,但絲豪不會帶來更高的報酬。
- 持有少數個股帶來的過度風險,是不會有對應報酬的。集中持股所能確定的,是你的報酬率很可能會與大盤「很不一樣」。但集中持股絕對無法保證的是,這個「很不一樣」,究竟是正號還是負號!
- 個股的報酬未必較高
- 就算真的靠集中持股獲得高報酬了,這些報酬的代價是什麼?
- 衡量每冒一分風險,可以得到多少報酬的概念,叫做「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」(Risk-adjusted return)。
- 譬如持有台灣50,你承擔了5分的風險,拿到5分的報酬。但持有某支台灣50的成分股,譬如甲公司的股票好了,你拿到了6分的報酬,雖然過台灣50,但你也冒了8分的風險。也就是說,你冒了高2分的風險,才拿到多1分的報酬。顯然你的風險冒得很不值得,使得你持有甲公司的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不如持有台灣50。
- 總之,分散投資,能讓投資人輕而易舉地獲取較高的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。假如你是個謹慎務實的投資人,那麼面對金融市場,你眼中不會只看到報酬,你會看到風險與報酬。
- 個股帶來資產嚴重損失的風險
- 持股集中,會讓投資人的資金除了面對市場的激烈起伏外,更面對單一公司倒閉的風險。
- 假如持有5支股票,資金平均分散在這5家公司之中。只要其中一家公司倒閉,資金就會承受-20%的打擊。假如只持有2支股票,只要其中一家倒閉,那麼資金會打對折(-50%)。持有個股,讓投資人暴露在更多資金嚴重打折的危機之中。
- 在金融市場中想賺到錢,除了要擴大戰果之外,更要會控制損失。高風險策略往往不是高報酬策略。畢竟,投資靠的不是敢冒險的衝動,而是懂得控制風險的設慎。
- 持有少數股票的投資人常很有信心,認為自己已經花過心力研究公司,對公司有相當的了解與掌,不可能踩到地或遇到倒閉事件。但是,市場永遠有意外--了解這家公司,不代表投資人可以預知未來所有的變數。
- 每當遇到不幸事件時,投資人往往欲哭無淚、心中悔恨「早知道我就不這樣集中投資了!」如今,你有一個機會,讓自己在投資路上,永遠不必說「早知道」,那就是「分散投資」。
- 不要以自己能預測股票未來走勢的自信做為投資個股的靠山,應以接受未來可能有無法以期的偶發事件的謹慎來面對股市。
- 不要信心滿滿地自以為不會遇到壞事,那不是風險控制。要假設壞事有可能發生,但就算遇到,損失也因事先採取了防範而被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,這才是風險管控。
- 只看到報酬的投資人,往往只看到分散投資時,稀釋了其中幾支飆股的獲利。看到風險的投資人,才能看到分散投資,敉平了個股重大虧損的風險。
- 集中投資的解藥
- 集中投資帶來不必要的風險。就算真的帶來較高的報酬,在考量風險後也未必值得。而且,集中持股還讓投資人暴露在資本嚴重損失的風險之中,所以,投資人應避免集中投資。
- 集中投資的解藥,就是分散投資。但不是隨意持有幾十支證券就是分散投資。面對一個金融市場,投資人應建立一個良好分散的投資組合。譬如投資人想要投資台股,要做的就是在台股之中進行「良好的分散」。
- 什麼叫良好的分散?至少要有2個特性:廣泛持有、成本低廉。
- 「廣泛持有」才能壓低單一個股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,將個股風險減到最低。以一般投資人的狀況來說,最方便的廣泛持有方式,便是買進共同基金或ETF,透過這些投資工具,間接持有大量的證券。
- 成本考量包括「金錢」成本與「時間」成本。資金較為雄厚的投資人,或許可以自行買進許多個股來組成投資組合,卻必須考量自行照顧這多樣化的投資所需花費的心力。有時花一點費用,請資產管理機構代為管理,能體自己省下大量的時間與精力。但要提醒你的是,在基金與ETF的投資成本上花費太多的成本,絕對是一種投資錯誤。基本上,投資人花協多少投資成本,可說就是減損多少報酬。所以,買進基金與ETF雖然可以提供分散的效果,也替投資人節省了時間與精力,但基金與ETF本身的投資成本也必須低廉,才有機會替投資人帶來最大效益。
[筆記] 綠角的基金8堂課-獲利贏過經理人 - 第1堂課: 賺錢,從了解風險開始
- 第1堂課: 賺錢,從了解風險開始
- 報酬的代價
- 為什麼要投資?「要賺錢」
- 想要投資賺錢,我們必須有所付出。投資人想要換取報酬,就要承擔風險
- 高風險不一定帶來高報酬
- 風險?一個投資標的價格很不穩定,上下起伏,不就是風險嗎?
- 這是風險的一部份,但不是全部。有不少投資人,將價格的波動就當做是風險,這會導致對風險的不完全認知。
- 明白2件事:
- 高波動不一定有高報酬
- 高風險可能最後帶來的是「高虧損」
- 承受賠錢風險,才能換取賺錢的可能
- 風險,簡單地說就是結果的不確定性。假如高風險可以讓投資人確定有高報酬,那其實就沒有風險了。高風險,指的是投資成果可能是正,也可能為負。投資人正是承受賠錢的風險,才能換取賺錢的可能。
- 除了投資過程中,價格的上下起伏會不斷考驗投資人的耐力與情緒控制力之外,最後投資成果的不確定性,才是投資過程中最大的風險。
- 風險與報酬就像光與影一樣。當你在冬天走到戶外,一道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讓你感到渾身舒暖之際,你的背後,必有一道影子。當你的投資組合欣喜地迎向高期望報酬的陽光時,不要忘記,背後也有一道長長的投資虧損的影子。
- 「高風高報酬」鮮少被人提及的同義句就是「高風險高虧損」。要用什麼心態面對這個問題?且又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?其實就是「如何投資」的答案所在。
- 先談風險,再算報酬
- 當你想到投資時,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誘人的報酬,或是虧損的風險?這個問題的答案,不僅決定了你的投資方法,也與日後的投資經驗息息相關。
- 基金業者不想告訴你的事
- 「先談風險,同時說明風險如何排除」,向來是謹慎務實的專門事業的一貫態度。你一定要先有處理風險的能力,才能享受這個活動帶來的樂趣。
- 同樣地,所有謹慎務實的投資策略,都以風險為優先考量。投資人一定要先建立面對風險的態度與了解處理風險的方法,才能享受投資的可能益處。
- 投資人必須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:金融業與相關產業,是「投資人有參與,他們才會賺錢」的行業。
- 譬如在基金業,一樣收取1.5%的經理費,管理1億的資產會帶來150萬的收入。但管理10億的資產,就可以帶來1500萬的收入。因此,有愈多投資人買進基金,就會為基金公司帶來更大的報酬。
- 參與的投資人愈多,金融業者的收入就愈高。當業者的重點放在自身的收益時,他們會想盡方法,引誘投資人投入。
- 不要貪心,報酬總伴隨著風險
- 當投資人認清投資的風險之後才開始投資,而不是受報酬引誘而投資,他才能踏出正確的第一步。惟有認情自己的動物本能,並記住「天下沒有不勞而獲」的準則,投資人才能壓制心中的顉念與避開遍布的投資誘餌。
- 投資界常把風險較大的投資稱為「較積極的投資」,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設法。投資與工作、做善事不同,不是愈積極愈好。「積極」這個詞有一種正面、努力的意涵。投資人應該努力的地方,是在於算出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風險,以及達到財務目標需要承擔多少風險,然後使用合適的工具,進入金融市場裡承擔不多不少、剛剛好的風險。投資人不應在承擔風險方面逞凶鬥狠,看誰比較能承受風險,就可以被稱做積極。這種積極,是對風險沒有概念的魯莽!
- 投資的目的,不在於創造可以拿出來誇耀的成績,而是在於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。能幫助投資人達成目的的投資方法,就是滿分的策略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